图①:6月3日,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多台收割机进行麦收作业。许丛军摄(人民视觉)图②:6月19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和盛镇吴家村,村民驾驶农机正在田间作业。侯崇慧摄(人民视觉)图③:6月4日,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冯官屯镇东封村,农机手驾驶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赵玉国摄(人民视觉)“麦客”,曾经是指在麦收时节,在别人家麦田里忙活,赚钱补贴生计的一群人,他们背着干粮和水,手里拿着镰刀。旧影片与照片里,在陕西关中地区等小麦产区,“麦客”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生计四处奔忙。如今,时移世易,旧“麦客”早已成为历史,新“麦客”应运而生。伴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跨区收割机手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麦客”,跨区收割作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支支农机队伍就像候鸟一样,在全国各地间奔波。又是一年夏收时节,自5月中旬起,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由南向北渐次成熟。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从5月28日全面展开,截至6月21日,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9省已收获3.01亿亩,收获进度达99.2%,全国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这是“麦客”们的新征程。追赶丰收的人风吹麦浪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蒲塘镇人甘达任、杨家静夫妻俩第一次来到了山东。说起最早干“麦客”的初衷,妻子杨家静一脸欣喜:“这个工作现结款,不会有拖欠,然后可以到处都转一下,各个地方去看一下人家那些风俗习惯。刚开始我们干这行的话,行情还是比较好的。”但时间久了,也会有怨言。甘达任分析,到外面都是风餐露宿的,没有固定吃饭时间,再加上丰收季节太阳太大了、天气也热,“这个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每年,从四月到十一月,夫妻二人都在外面打拼。从年干这份工作开始,四年的时间里,夫妻俩的生活一直追着丰收季节走——从广西到湖北,从湖北到安徽,从安徽到河南。一路向北,追逐着小麦成熟的身影;接着,他们从广西到贵州,从贵州到湖南,从湖南再回到广西,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这次,是夫妻两人第一次来到山东收麦子。虽然一路十分辛苦,两人甚至争吵过这次该不该来山东,但最终完成收割任务后,两人在短视频中,给远在老家的孩子们,展示了丰收的喜悦。“看!那一片我们已经收完了,剩最后这一点,爸爸开着咱家新买的收割机在收,你看这个地方那么小,我们的收割机多灵活啊。收完这一点我们就回家了。小朋友们,你看爸爸给你们带了什么礼物回去?你们在家吃过面包、面条,但是你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是小麦!看,这是爸爸收割的,我给你们买了两三百斤的小麦回去,可以做很多面包面条了!”短视频里,两人满脸兴奋。无论一个人、一对夫妻还是一支队伍,前行的方向都是收获的麦田。今年5月,台联合收割机从湖北省安陆市出发,辗转多个省份,抵达各小麦主产区收麦,历时将达3个多月。到了地方,第一件事情,测量。农机手们拿出装有GPS的测亩量仪,轻点屏幕,采集点的经纬度、面积、海拔等信息立即显示。与农户确认面积、商定价钱后,作业便开始了。当前,我国冬小麦97%以上都靠机收,其中30%需要机械跨区来收割。哪里有丰收,哪里就有“麦客”的影子。依靠科技“龙口夺粮”雨季之前,天气多变,要想“龙口夺粮”,得靠科技的力量。“目前关中处于小麦成熟收割期,9日至13日将有一次大风、短时强降雨、冰雹过程,对关中小麦收割晾晒影响较大……”6月8日16时30分,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化龙在省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发出提醒。陕西连夜打响小麦抢收战。6月9日,在部分地区,暴雨开始倾盆而下。农业农村部新闻办表示,陕西6月12日降雨前4天内抢收作业面积占全省小麦面积五成以上,其中6月9日单日机收万亩,创下该省日机收面积历史新高。依靠科技的力量预警,成为麦收季节一大亮点。6月1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联合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国家气象中心联合研发的“三夏”机收气象精细预警提示产品准时上线,通过农机作业专用APP“测亩易”向重点省份农机手、农业大户等余万人提供服务,依托用户定位,一天两次精准推送当地机收作业适宜情况,帮助合理安排机收时间和人员机具调度。目前,该产品已在安徽、江苏、河北、河南、湖北、山东、陕西、山西等8个夏收重点省份试点应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预警发布室主任王佳禾介绍,本次上线的机收气象精细预警提示产品,以国家级智能网格格点预报指导产品为基础数据,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在考虑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基础上,增加了云量等要素,为机收作业提供更科学的提示。各地也非常积极地借助科技的力量,为夏收时节助力。在河南,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开发了“三夏生产气象服务”